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97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6-11-02 13:48

【经验交流】

  德州市让贫困群众“进会、入社、上链”

  今年以来,德州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致富奔康相结合,把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为贫困户选项目,为其他百姓选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准突破口。既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摘帽脱贫,建立持续稳定增收机制,又引导广大农民“进会、入社、上链”,共同实现致富奔康。目前,德州市25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多个家庭农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28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受益贫困人口达6万多人。

  一、“进会”,引导贫困群众进入行业协会,凝聚力量抱团发展。根据贫困户脱贫实际和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贫困户参与、合作互助”的原则,组建了农业、畜牧、蔬菜等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资金、技术、信息、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协调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承接扶贫资源和任务。政府在资金帮扶、土地流转、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行业协会优惠扶持。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发动贫困群众参与、共同组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真正实现贫困群众“入会”,让贫困户成为“协会会员”和“协会股东”,尽快实现脱贫致富。齐河县胡官屯镇蔬菜协会利用364.6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吸纳全镇1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401户贫困户、1088名贫困人口,流转贫困户土地560亩,集中建成拱棚韭菜400亩、栽植浅水藕160亩,每户增收3500元。庆云县尚堂镇铁皮石斛协会覆盖了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00多名贫困群众,流转土地300亩,建成了高标准大棚80个,每棚年收益5万元,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禹城市莒镇乡借助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机遇,流转董屯社区所有贫困户300亩土地,入股升华马铃薯协会。协会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贫困户除了获取土地租金,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参与到协会的生产经营当中,实现贫困户当年脱贫。

  二、“入社”,引导贫困群众加入专业合作社,依托“大手”拉“小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基层经济合作组织,是贫困户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农村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桥梁。德州市通过贫困村自发成立、第一书记帮扶、企业拉动等多种渠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贫困村全部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同时,引导贫困户依靠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加入合作社,成为名副其实的合作社“社员”,参与合作社经营。目前,已创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电商”“合作社+文化旅游”等模式,实现了贫困户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死钱变活钱,由“跟着看”,到“跟着干”,再到“共同富”。一是合作社+种植。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成立了祥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92.5万元,组织含57户贫困户在内的92个农户种植西府海棠200亩、12.3万株,并与其他合作社捆绑开发,仅西府海棠一项,带动全村人均增收7500元。二是合作社+养殖。夏津县以新希望六和集团为平台,整合政策、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资源优势,投资30亿元建设了亚洲规模最大的聚落式生猪繁养基地,成立6家养猪合作社,带动163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合作社+电商。陵城区宋家镇依托藤编加工合作社,借助电商外销平台优势,对从事藤编加工的贫困户,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日常经营管理,贫困户每加工一件藤编,除正常发放10—15元的加工费以外,合作社再给予每件3—5元的加工补贴,激励没有就业的贫困人员重新就业,使扶贫收益资金产生3—5倍的放大效应。四是合作社+文化旅游。乐陵市依托富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500万元,在复耕土地上建设42个果蔬种植采摘大棚和纺织记忆馆,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带动80余名贫困人口常年务工,同时投入扶贫资金入股,贫困人口成了既有租金,又有薪金和股金的“三金”农民。

  三、“上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领贫困群众接上产业链条。一方面,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村流转土地和转移富余劳动力,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或购销基地,有效解决企业缺乏原材料、土地、资金、劳动力等问题,促进企业壮大,推动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就业增收。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等产业化经营方式,组合“公司+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等多种形式,带领贫困群众接上产业链条,有效增加贫困群众的土地租金、就业薪金等收益。山东圣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与134户贫困户合作,购进育肥牛并委托公司养殖,出栏后圣喜公司按最低保护价统一收购,每年可出栏两批“小康牛”,同时,每销售一盒酱牛肉,公司拿出5元钱救助贫困户。从育肥开始,直至屠宰加工销售整个生产环节,每个贫困户都有收益,年可分红2000元以上。中椒英潮公司依托15万亩辣椒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基地贫困户签定种植合同、制定保护价格以及严格履行合同的基础上,主动为贫困户提供优良品种,并义务为贫困户提供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服务,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帮助42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户均年收入稳定增加1000元以上。公司还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岗位,直接安置贫困群众100余人,真正使贫困户“长”在产业链上。(德州市扶贫办)

  莱城区实现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免费

  莱城区现有贫困户5587户、贫困人口8681人,全区贫困发生率2.2%,其中因病致贫443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51.1%。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制约和潜在风险。为真正拔掉“穷根”,莱城区从单一病种入手,选取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羊里镇卫生院作为试点医院,在全区范围内对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免费。

  一、打破区域界限,整体联动,彻底消除患者顾虑。新农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但仍有一部分常年患病、60岁以上老人和低保群体等困难群众,即使在报销比例最高的乡镇卫生院住院,也至少需要承担15%的医疗费用,往往出现不愿治、不敢治现象,“小病扛、大病拖”,最后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以说,新农合打通了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但对部分群众仍然存在“最后一步路”的问题。2016年,莱城区持续深化“200元包住院”政策,打破原有镇域界限,在全区任何一家乡镇卫生院均可享受“200元包住院”政策,住院参保居民新农合基金报销后,患者支付200元,剩余部分由区镇财政及卫生院按4:4:2比例分担的基础上,再出实招,率先在羊里镇卫生院探索实施贫困人口白内障手术全免费,实现精准医疗和靶向治疗,降低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率、因病返贫率。

  二、推行靶向治疗,精准施治,大幅降低诊疗费用。一方面,白内障患病率高。“老年性白内障”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患病率高达40-50%,并且每年千分之三递增,目前尚缺乏实质的干预性保障措施。另一方面,白内障诊疗花费大。据统计,2015年白内障及其他眼科手术在市级医院就诊1000余例,单眼手术平均花费在5800元左右,跨地域就诊患者570余例,平均花费在6500元左右,报销比例分别为61%、40%,报销后单眼花费分别在3000元和4500元,而且距离较远、贫困人口负担重,增添了白内障患者精神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通过寻求专科帮扶,使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家门口救治,市内新农合参保居民个人平均负担850元左右,莱城区居民在200元包住院后个人仅负担370元左右,仅相当于市级医院和跨地域诊疗费用的12%和8%。截止目前,已开展手术440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跨区域花费高、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减轻了患者负担。

  三、强化技术联合,对口帮扶,补齐医疗服务短板。一是各级联动互动。扶贫部门、卫生系统各负其责,联动互动,实现无缝对接。扶贫部门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分析,摸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底数,建立数据库;卫计部门通过对数据库中患病贫困人口进行数据筛查,选取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三大病种为实施重点,制定专项实施意见;镇卫生院选取有治疗意向、有医疗可能的患者进行诊疗。二是强化双向交流。加强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战略合作,在羊里镇卫生院实现对口帮扶,定期坐诊,每次坐诊专家不少于3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安排手术,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内一流眼科专家的专业医疗服务。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对口医院进修,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走出去、学回来”,充实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三是改善医疗条件。制定改进提升计划,通过对上争取、财政支持、单位自筹等各种措施,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业务用房3300平米,增设床位120余张,购置更新专业设备10多台套,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医疗水平。

  四、落实惠民政策,精准发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制定出台《莱城区健康扶贫实施意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将贫困人口白内障免费手术作为突破口,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加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通过对上争取、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加强镇级卫生院、重点贫困村卫生院、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专项帮扶基金。多方筹措资金,对贫困人口到定点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全免费,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长效机制。目前,已免费为31例贫困人口实施了手术。同时,在医疗条件、各项措施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对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每年为贫困人口提供一次免费健康查体,织牢健康的“保障网”,持续增进贫困群众福祉,根治“病根”拔“穷根”。(莱芜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