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第131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1-20 15:28

【经验交流】

 

滨州市加快

扶贫开发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州市坚持民生至上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提升民生质量的重要抓手,把民生改善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目的,着眼2017年整体脱贫任务目标,按照两线合一要求,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加强与低保人口信息衔接。按照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程序和认定标准,通过三问、四看精准识别、脱贫退出,认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719人。在此基础上,从市民政局调集了全市低保对象名单,进行信息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全市贫困人口中,低保对象49329人,占54%;在全市12低保对象中,被认定贫困人口49329人。同时,全面排查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纳入农村低保情况,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需要农村低保兜底脱贫的情况,按照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信息比对,动态调整。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兜住贫困人口民生底线。按照“脱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随着贫困线的提高,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7月份全市农村低保线从3420元提高到3780元(邹平县提高到3960元),基础养老金由每月85元提高到100元,医保补助由每人38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6180/年、分散供养标准是4180/年,分别提高了100元。落实养老政策,对子女无赡养能力或无儿无女且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全部兜底供养。加快农村养老院、幸福院建设,进一步提升养老院管理层次和水平,今年在全市重点贫困村中建设100个幸福院,力争使农村所有孤寡老人都实行集中供养。11月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滨州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暂行办法》、《滨州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和《滨州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暂行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免除学杂费和进行10003000元不等的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财政补贴、减免医疗费用、提高大病保险待遇以及免费实施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等政策;对达到改造条件的贫困户,资金由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县级以下政府兜底,不增加贫困户经济负担。

三是加强政策衔接,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建立完善扶贫、民政等部门之间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把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相结合,对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滨州经济开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占95%以上,每月低保金达289309元。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通过落实五全政策(有劳动能力者全就业、无劳动能力者全兜底、有创业项目者全支持、贫困户子女教育培训全保障、大病医药费用全救助),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对已经脱贫的农村低保对象,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在一定时期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实现稳定脱贫。(滨州市扶贫办)

 

威海市“四项举措”推进科技扶贫

 

今年以来,围绕中央和省脱贫工作整体部署,威海市着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助力全市精准扶贫。

一、加强科技指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创新选派模式。按照就近、便利、对口的原则,采取“一人一村”、“一人多村”、“一村多人”等多种模式,共为全市18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选派了117名科技指导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指导员全覆盖。二是强化管理考核。为提升服务质量,先后出台了《威海市精准扶贫科技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指导员的职责任务、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及激励措施。三是组建科技指导员专家团。从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选调58名专家与科技指导员共同组成科技指导员专家服务团,向扶贫工作重点村村民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引导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二、搭建扶贫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在农业新品种、种养殖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截止到11月底,共实施各类农业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进一步增强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农业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领域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如乳山华信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成功引进“海大1号”、“金牡蛎”等牡蛎新品种,试养成功后,在沿海贫困村进行推广,养殖效果良好,经济效益突出。三是引进农业领军人才。先后引进了海参养殖专家李成林、西洋参种植专家刘亚玉、苹果种植专家原永兵等各类农业领军人才10余人。好当家集团引进的我省海参养殖首席专家李成林,成功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批补助经费300万元,极大提升了我市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贫困户致富技能。一是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依托星火培训基地、扶贫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对贫困户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贫困户1000人。二是召开技术成果推介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元胡中草药栽培”、“ 食用菌栽培”等农业技术培训、成果推介活动10余次。10月份在文登举办的航天丹参新品种大田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配套装备成果现场观摩会暨成果推介会,对丹参从种植到采收的机械化操作流程进行了现场展示,并详细介绍了丹参种植经济效益,我市及枣庄部分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贫困户代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一是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建有山东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环翠、文登、乳山三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将园区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和订单生产等方式,辐射带动园区周边扶贫工作重点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将帮扶扶贫工作重点村数量和成效作为园区考核和晋级的重要依据,规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帮扶数量不低于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帮扶数量不低2个。目前,4个农业科技园区已经与11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签订了帮扶协议,确保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威海市扶贫办)

 

嘉祥县发展五小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嘉祥县牢固坚持因人而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针对贫困户离不开、拿不出、等不起等实际困难,大力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电商、小光伏五小产业,让扶贫产业精准入户 小产业解决大问题,小切口打开大局面,五小产业满足了贫困户无本起家、在家脱贫的需求,深受贫困户青睐。截止目前,五小产业已使全县25664806人受益。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子。结合扶贫开发两到四查活动,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需求、意愿、条件等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在产业发展方面面临着突出的三难问题,即:离不开家--——因病因残等不能外出务工,拿不出钱——没有创业资本,家有重症患者——等不起时间。这些难题的存在,使得相当多的贫困户不能走一般化的就业创业路子,必须探索新的路径。对此,我县组织扶贫干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类,登记造册,为量身设计扶贫产业打下了基础。

二、因户施策,贴心服务。离不开家、等不起时间,就把项目落在贫困户家中,充分盘活庭院经济,发展五小产业。老僧堂镇靳香菊把自家小院作为镇里的扶贫点,镇扶贫办帮助联系大蒜加工,再由她负责把蒜分拨下去,别人加工后再收起来挣个差价,这样一天能挣50多元,并带动本村13户贫困户通过剥蒜增收,贫困户每家每天可收入20元左右,实现了由贫困户到脱贫带头人的跨越。拿不起本钱,就送扶贫树扶贫兔扶贫羊,让贫困户零点起步。今年初,韩秋林收到县畜牧局送来的30只芦花鸡,一年能养3—4批,占地不到2平方米,每只鸡饲料成本只有136元,饲养3个月就能见到收益,每年纯收入可达1600多元。

三、大力倡导,全面推广。在个别镇街、部门先行试点后,全县组织召开3次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层层召开专题培训会,总结交流、推广经验,五小产业在全县铺开。老僧堂镇、金屯镇、卧龙山街道、嘉祥街道等镇街对1433户有养殖意愿、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实施一户两对獭兔一户一只扶贫羊等扶贫项目。梁宝寺镇、万张街道、大张楼镇纸花制作小加工项目已经吸纳600余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月增加收入450元。黄垓镇引导贫困家庭青年网上销售环卫特种车,注册成立了济宁一百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使23个贫困家庭青年成了电商娇子,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纸坊镇、仲山镇600万元的产业光伏项目年底将全部完成,可使462户、938人年均受益895元。与北控清洁能源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由集团出资建设35MWp分布式光伏电站扶贫项目,充分利用47万平方米的闲置房顶,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每年每1MWp12万元用于我县扶贫工作,每年共计420万元连续20年。并设立1000万元慈善冠名资金,每年利息将无偿用于扶贫事业。(济宁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