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22期(总第159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3-14 15:37

【经验交流

 

聊城市实施“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模式

 

聊城市现有贫困村213个,贫困人口8.01万人,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占比达70.5%。针对此实际情况,聊城市实施“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模式,并强化医疗保障和救治救助力度,解放劳动力外出发展生产,构建起因病致贫家庭多重保障网,倡导扶贫济困的新风正气,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点70处,为6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基本护理服务,解放贫困劳动力200名,预计可增收150余万元。

一是明确服务群体和模式。出台《关于开展“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先期实现399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全覆盖,并在6月底前统一考核验收被护理人群明确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的“三类人群”,即无人照顾或家庭照顾能力不足的残疾、重病、智障等特殊贫困人员;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监护人照顾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提供护理服务人员为村内有能力的贫困户、先富群众、党员干部等,并具备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等良好素养。采取三类护理模式开展帮扶,分别为弱弱互助式,即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强弱互助式,即先富群众与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干群互助式,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解放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余名,进厂务工或外出打工,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二是签订邻里互助护理协议。遵循“自愿、能岗匹配、就近帮扶”的基本原则,贫困户所在乡镇、村精准为其确定护理责任人。护理人与被护理贫困户签订邻里互助护理协议书,约定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换季衣物、检修水暖电器、代购物品、代缴费用、代办民事等8项互助护理内容,并明确护理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签订邻里互助护理协议600余份。县卫计局、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护人员与被护理贫困户签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协议书》,按照协议提供定期上门访视、免费查体等医疗服务,每月上门服务不少于4次,减轻贫困家庭医药负担,截至目前,已开展免费查体140余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2000余次,及时处理突发疾病95例,间接阻止病情恶化231例,直接减少贫困户医疗开支28万余元。同时,逐户逐人建立了贫困户互助式护理档案和医生护理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邻里互助”扶贫取得实效、群众认可、长期有效。

    三是完善邻里互助护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市区)成立了“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市区)扶贫办牵头负责,卫计、人社、民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自分工,构建协作机制,确保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奖惩制度。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对护理人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尽职尽责、护理态度好的护理人员发放补贴,对态度不端正、无故缺勤、满意度差的护理人员给予辞退。落实补贴资金。给予护理人每人每月150300元的补贴,由护理责任人向县人社局提出社会公益性岗位申请,县人社局依照有关规定落实补贴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同时,利用慈心一日捐、扶贫捐赠基金等方式,拓宽补贴资金来源渠道。探索长效机制。为解决现有帮扶政策不能全方位覆盖老弱病残贫困户的难题,先期成立专题调研组,在金堤河片区、黄河故道西片区展开深入调研,以67个村的591户、1216名贫困户为样本,层层解剖麻雀,对致贫原因、患病病种、报销比例、自付费用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数据分析。并由扶贫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因病致贫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完善现有帮扶机制,形成有效果、有说服力的“脱贫样本”,为建立贫困户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提供实践支撑。(聊城市扶贫办)

 

滨州市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与精准扶贫相融合

 

截至2016年底,滨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719人,其中中,60岁及以上老年贫困人口占60%以上,且多以孤寡老人和“独女户”为主。针对这一现状,去年以来,滨州市以“文明、科学、为老、扶贫”为目标,将养老服务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开展了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活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成果。目前,全市建设敬老院75家,农村幸福院69处,集中供养贫困老年人1000多人。

一、开展养老人才“千百十”扶贫培训工程。民政部培训中心在滨州市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站,滨州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培训、鉴定、上岗“一站式服务”的地级市。2016年,又设立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学实习滨州基地;与日中高龄者福祉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北京等一线城市大型养老机构输出养老护理人才,并连续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高端论坛上做典型发言。在此基础上,滨州市立足“兜底保障”职能,出台《滨州市养老服务千人扶贫培训行动方案》,自编《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培训教材》,以市技术学院等养老专家组成授课组,在农村面向贫困家庭成员就近举办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培训班并颁发培训证书,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知识和人才匮乏的问题。2016年以普及家庭老年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千人”扶贫培训班共举办11期,培训人员2100余人;以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百人”扶贫培训班共举办2期,培训鉴定227人;以输出劳动力和拓展贫困群众就业的“十人”扶贫培训班培训120人,已向北京等大型养老机构输出就业。滨州市已率先建立民政、家政、院校互动与队伍建设“三位一体”养老人才长效培养机制。

二、推出高标准新建“百所扶贫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针对部分贫困地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幸福院覆盖率不高的薄弱环节,出台《滨州市新建百所扶贫农村幸福院工作方案》,在全市实施新建百所扶贫农村幸福院工程,对贫困地区的农村独居、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实施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全市审批投资40万元以上扶贫农村幸福院69处,以沾化区徐万粮幸福大院、阳信县户李村幸福院为代表的40余处已建成投用,该类项目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的科学标志、幸福指数的提升标志、居民活动的中心标志。

三、推动乡镇农村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探索工程。全市16家敬老院以不同形式探索社会化改革,有效提升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拓展服务领域,探索“一院多能”模式。整合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养老、日间照料、种养经营等功能,探索出乡镇养老服务与精准扶贫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吸纳更多贫困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惠民孙武街道敬老院实施了一层敬老院、二层日间照料、三四层社会养老的“一院多能”式发展,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服务。二是引入专业团队,探索“公建民营”模式。邹平县魏桥镇敬老院委托青岛阳光佳苑公司管理运营,形成了品牌效应,目前正在多个乡镇养老机构进行连锁化经营。三是实行集约管理,探索“一院两制”模式。阳信县针对敬老院设施陈旧分散的状况,将10处敬老院合建为2处高标准的养老扶贫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别交由社会组织托管,县民政局、县扶贫办等部门对敬老院进行监管,探索出敬老院养老扶贫“一院两制”新模式。滨州市扶贫办

 

【工作简讯

 

济南市发挥协会力量激活社会扶贫一是开创“协会扶贫”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鼓励各类产业协会履行社会责任、打造公益品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独树一帜的开创出“协会扶贫”的新模式,从社会扶贫体系这棵大树上伸展出繁茂枝叶,激活了扶贫的“一池春水”。二是扶贫先扶智,拓展多渠道扶贫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送温暖 建平台”主题家访活动,出资48万元,4年资助济南大学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立志成才的24名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整助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商河县仁风镇高家村建设高标准西瓜大棚,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强力推动作用三是充当纽带和桥梁,凝聚会员力量发挥协会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会员单位的积极性,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自身力量。(济南市扶贫办

济宁市任城区贫困户数字电视全免费全覆盖。该区在推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基础上,持续关注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银屏入户文化扶贫工程,由区财政列支840万元,为全区3706户贫困户免费铺设有线电视线路、免费安装机顶盒、免费提供全新电视机、免费提供有线收视服务,目前首批3000户贫困户有线设备、数字电视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第二批新增7063月份全部完工,实现全区贫困户数字电视全免费全覆盖。(济宁市扶贫办

编辑:沈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