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55期(总第192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6-23 12:36

经验交流

 

菏泽市聚焦脱贫攻坚打造过硬扶贫干部队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菏泽市按照“上下穿起来,左右串起来”的思路,通过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完善队伍体系,用军事化战略思维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群众信任、执行力强的扶贫干部队伍。目前,全市扶贫工作人员由1918人增加到7096人,是过去的3.7倍,帮扶干部达到7.9万人,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覆盖的“市级牵总、县区负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格局。

一、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标准,打造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冲锋陷阵的“指挥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从市到乡,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军令状11950份,压实了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市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带头研究工作、包村联户、一线调研、解决问题,先后走访400多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1500余户,召开乡镇座谈会59次,与县区委、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座谈120余人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全部亲自开展暗访,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调研督导,了解基层工作进展情况,共暗访督导省扶贫工作重点村300余个,走访贫困户2000余户,掌握了一手资料,强力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四大班子成员每人帮扶1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指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扶贫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切实履行“扶贫书记”、“扶贫县长”职责,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抓脱贫,做到了县区内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跑遍。

二、严格“四项要求”,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干事创业的“先锋队”。按照健全队伍、选好队伍、带好队伍、用好队伍“四项要求”,把各级扶贫干部打造成一支敢于担当、冲锋在前、能征善战的“先锋队”。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工作职能。在原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市扶贫办,内设11个业务组,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核定行政编制23名,事业编制10名,科级领导职数23名。目前,市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36名,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设立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市级办事处和市扶贫开发协会,进一步拓展扶贫开发的工作领域,为脱贫攻坚凝聚更广泛的力量提供良好平台。二是加强干部选拔,确保能够“起步就冲锋”。坚持优中选优,从各县区选拔到市直各部门的1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经过再次遴选,选出4名脱贫攻坚工作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到市扶贫办任副主任。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抽调干部,严格要求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懂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特别是“五通十有”等与扶贫工作休戚相关的组织、财政、交通、水利等市直部门单位干部,配足配强工作力量。三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思想上,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及时成立党支部,建立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主要领导每季度为全办党员上一次党课,确保每一位干部恪守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在业务上,坚持“边垒锅台边做饭、边搭班子边工作”,注重采取手写工作总结、组织考试、登台讲课等多种方式加强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先后分五期举办全市脱贫攻坚培训班,对县区扶贫办人员、各乡镇(办)分管负责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共455人进行了集中培训。组织全市脱贫攻坚基本知识集中测试,各县区委副书记、政府分管副县区长等645人参加了测试,测试人员合格率(80分及以上)达到100%,平均得分95.8分。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到河南省兰考县、我省临沂市、济宁市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在为民情怀上,经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贫困户,真切了解贫困群众的困难,切身感受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了解扶贫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制定切合各地实际的解决方案。市扶贫办主动将曹县魏湾镇李楼村作为单位的扶贫帮包村,全体工作人员定期到该村入户访贫问苦,解决村和贫困户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情怀。在廉洁工作上,全体扶贫工作人员集体进行了《菏泽扶贫誓词》宣誓,并签订了《“守纪律、讲规矩、树形象”承诺书》,争当脱贫攻坚先锋。结合“两学一做”活动,邀请检察院专家为全市扶贫系统干部教课,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提高扶贫干部廉洁从政意识。2016年,全市扶贫系统无一人出现违反廉政纪律情况。四是加强干部人文关怀,免除扶贫干部后顾之忧。一方面,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养。树立崇尚实干的“风向标”,强化“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的理念,把创业有功和敬业上进的人提拔起来,让在脱贫战线上流血流汗的战士们政治上有奔头。另一方面,对部分因身体原因、家庭因素等不适合扶贫办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谈心,了解原因、帮助解决困难,对确需调整的进行妥善安排。全市各级扶贫干部早起晚归、加班加点,个别同志在父母子女病倒时,依然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用自己的加班天数换取贫困乡村的脱贫人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成为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苦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三、执行双向承诺,打造一支为民务实、信守诺言的“尖刀班”。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责任心将决定帮扶成效大小,全面执行双向承诺,根据村情、户情发展不同,集中组织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与乡村干部、贫困户共同分析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以及各帮扶单位职能优势、干部技能特长,进行双向选择、有效对接、“强强结合”,逐村逐户签订帮扶承诺书,将驻村帮扶工作队打造成一支为民务实、信守诺言的“尖刀班”。全市887个帮扶单位与1199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签订《精准扶贫帮扶到村双向承诺书》3597份,79476名帮扶干部与39.5万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精准扶贫帮扶到户双向承诺书》118.5万份。双向承诺明确要求,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帮助选定主导产业和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确保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群众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用好帮扶资金和生产资料,保证达到脱贫标准后自愿申请退出。双向承诺实施以来,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每月至少3天进村入户走访对接,因村、因户制宜采取帮扶措施,实现了由“要我帮扶”到“我要帮扶”的转变,凝聚起了携手促脱贫的工作合力。

四、接通“最后一纳米”,打造一支贴近群众、服务有效的“通信队”。为切实打通扶贫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了解扶贫群众的需求,在全市5755个村全部配备了一名扶贫包村干部和从贫困户中选配一名村级扶贫联络员,打造一支贴近群众、服务有效的通信队,接通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的最后一纳米一是积极宣传扶贫政策。现阶段的贫困户,大都文化水平低,政策消息闭塞,对帮扶政策不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扶贫包村干部和村级扶贫联络员做好日常政策宣讲的基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如郓城县为让更多贫困群众能够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就以坠子书的形式对“扶贫车间”这一扶贫做法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对“扶贫农户贷”“富民生产贷”等惠民政策进行了宣传,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激发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热情。二是积极反映贫困群众需求。每个包村干部和村级扶贫联络员都将如实及时向上传递贫困群众的疾苦、需求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市每一名包村干部和村级扶贫联络员将联系方式做成便民卡发给每户贫困户,24小时保持手机通讯畅通,以方便反映问题,并做好问题记录,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向乡镇(办)党委汇报,每周一次定期回访,确保问题稳定解决。三是确保政策扎实落地。为确保好政策让贫困户收益,包村干部与村级联络员时常走家串户的挨个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贫困户及时解决。对村里的扶贫项目、资金及时督促监督“村两委”进行公开公示,确保“阳光扶贫”,切实让贫困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扶贫政策重要标尺。

五、突出“一竿子插到底”,打造一支监督有力、纪律严明的“督战队”。全市成立11个脱贫攻坚指挥部分驻各县区,各指挥部由1名市级领导干部担任指挥长,1名副县级干部任副指挥长,并配备3名工作人员,常驻各县区开展“战时督导”,专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进度。脱贫攻坚指挥部派驻期间按工作日驻守县区,坚持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牺牲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平时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进村入户调研,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把调查研究和日常督导结合起来,强化对调研结果和督导结果的综合研判、比对分析。督导组2016年对所驻县区贫困村全部抽查了一遍,并根据不同县区贫困人口数量抽查了不少于20%,确保县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落实。每季度各指挥部都形成专题报告,重点报告县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重视程度、组织领导加强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等,切实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菏泽市扶贫办

 

潍坊市扶贫系统落实五个导向

以良好作风建设保障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潍坊市扶贫系统结合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把脱贫攻坚作为作风建设最直接的检验,严格落实“五个导向”,锤炼“严实”作风,狠下“绣花”功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作风保障。

一、坚持标准导向,严格落实“精准”要求。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寻标对标,对照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做样板,学习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严格把握脱贫质量,对已脱贫人口聘请第三方机构逐户进行全面评估,脱贫质量不高的逐户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群众和历史检验。坚持巩固提升与攻坚拔寨并重,落实好“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对已脱贫人口持续关注、继续帮扶,确保稳定脱贫。

二、坚持纪律导向,确保脱贫攻坚规范有序推进。牢固站稳党的群众立场,把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脱贫攻坚首位,严格落实《潍坊市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15种情形进行问责,以铁的纪律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把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风问题作为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问题的重点,重点解决基层干部在扶贫开发中庸懒散浮拖、推诿扯皮、工作不实问题。加强贫困对象识别精准问题的抽查督查力度,杜绝弄虚作假、随意修改、漏报、谎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审计和财政检查力度,坚决查处滞留、截留、挪用、挤占和套取扶贫款物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每分扶贫资金都真正用到扶贫对象身上。近期,已对两个县的领导小组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

三、坚持发展导向,不断强化“造血式”扶贫。推进脱贫攻坚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高度结合,统筹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培育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形成“一镇一业”扶贫产业集群,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带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更好地解决“插花式”贫困问题。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依托相关政策,实施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确保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全部能够接受免费培训。依托产业项目、扶贫车间、合作社、公益性岗位等多种载体,促进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四、坚持基层和群众导向,积极回应一线呼声。积极破解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研究出台创新指导性意见,划定“红线”和“终点线”,不划定具体路线,鼓励基层在现有扶贫政策大的框架内大胆自主创新,为一线扶贫干部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用好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和“一线工作法”,对贫困人口投诉反映的问题,详细记录、分类处理,限时办结整改、逐一反馈到位,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着力打造扶贫供需对接平台,完善需求信息发布、爱心物资捐赠、产业扶贫项目公益性融资等功能,为社会组织、工商资本、爱心人士精准持续地参与扶贫和慈善救助提供高效透明平台,进一步整合扶贫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五、坚持落实导向,实施最严格的督查考核。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强化县级扶贫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为23项具体任务,明确任务目标、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季调度、季通报制度,确保工作落实。严格扶贫动态管理,切实把好入口关、程序关、退出关。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用好党委政府专门督查力量,聘请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完成现行扶贫标准脱贫任务的县市区进行验收评估,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扶贫脱贫真实情况,对存在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突击脱贫情形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始终真“精”实“准”。(潍坊市扶贫办

编辑: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