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69期(总第206期)

来源: 政策调研组 2017-07-28 10:49

  【编者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刘家义同志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省十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系统阐述了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新局面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会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大政治任务,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从本期开始,《山东脱贫攻坚简报》将开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刊登全省扶贫系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体会与做法,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凝心聚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东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构建“4321”脱贫攻坚体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东营市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紧紧围绕“脱贫解困、巩固提升”任务目标,着力构建“4321”脱贫攻坚体系,做实长效文章,为实现“两个转变”探索路子,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一、开展四大行动。一是抓行业扶贫。组织行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对接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需求,实行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并举,确保7月底前完成19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 30个贫困村的村庄绿化,为703名贫困学生提供186万元资助,为191名贫困患者减免诊疗费15万元。二是强产业扶贫。按照“脱贫抓项目、项目促产业”的思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财政资金注入、社会资金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实现“补短板”与“促发展”两轮驱动。加强项目指导调度,对今年投资3700多万元的93个产业扶贫项目逐一落实负责人,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确保8月底前全部完工。三是促志愿扶贫。发挥共青团和志愿者组织优势,开展“青春扶贫 益暖东营”志愿扶贫行动,在30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均设立一处志愿扶贫服务站,为贫困户提供家政服务、生产帮扶、亲情陪伴、爱心助学、健康帮扶等服务。目前,已建立15支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2800余名。四是推企业扶贫。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原则,继续深入开展“油地携手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活动,积极引导胜利油田、爱心民企参与脱贫攻坚,厚植贫困村发展根基,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目前,已有26个油田二级单位对口帮扶39个村,计划投入1700万元;137家民营企业及商会结对帮扶122个村,计划投入帮扶资金1600余万元。

  二、创新三项举措。一是设立扶贫基金。在县乡村三级设立扶贫补助基金和救助基金,扶贫补助基金由产业项目收益形成,用于保障辖区内贫困人口收入全部达到贫困线;扶贫救助基金由行业部门救助资金或捐赠资金形成,对贫困群体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实施重点救助。下半年对全市已设立的92支、资金规模达5118万元的扶贫基金进一步进行规范完善,确保基金长期稳定运行。二是建立扶贫关照中心。整合修缮农村(社区)幸福院、福利院及文化大院等方式建设扶贫关照中心,为失能贫困人口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贴心服务。在镇级建立扶贫关照服务平台,针对贫困户帮扶需求,组织行业部门和社工、义工组织进行靶向帮扶,实现送服务上门、脱贫解困不离家。全市已建成扶贫关照中心42处、关照平台30处,受关照贫困群众283人。三是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文章,围绕贫困村及周边村,规划打造一批“村庄连片、产业融合、整体收益”的产业项目,切实增强贫困村及周边村自我发展能力。全市已确定扶贫连片开发项目24个,总投资29.6亿元。

  三、探索两个机制。一是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围绕“两个转变”,在广饶县试点不再单独标注贫困户,按全县总人口5%(2.5万人)的比例,根据“11类、5法、4步、12项”工作标准,即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孤老、残疾人、单亲家庭、失能半失能家庭、因病支出较大的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及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11类人员纳入采集范围;采取申报、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比较、评议等5个方法采集信息;通过宣传培训、申报登记、评议审核、数据录入4个步骤严格采集程序;按照家庭采集户口类别、家庭类别、住房情况、财产及收入情况,个人采集身份信息、健康状况、职业、收入、社会保险、赡养、抚养指标科学排序等12项内容,全面采集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数据信息和帮扶需求,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相对和绝对贫困群体的基本信息数据库,为统筹城乡贫困奠定基础。计划6月底完成试点,下半年在全市全面推开。二是实施“六保障”机制。对贫困人口教育、低保、医疗、住房、助残、慈善等6个方面的保障兜底政策拓面提档,对无法纳入低保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且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实现脱贫的,由县区政府参照低保标准给予救助;对未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政策的,其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县区政府财政给予补贴,扩大门诊慢性病病种,取消慢性病药品目录和支付限额限制,实行医疗费用二次补偿政策,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年5万元;对贫困学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补贴范围取消低保条件限制,由原来一、二级扩大到一至四级残疾人;贫困户危房改造由各级财政全部补贴;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实施“康复助医”“情暖新春”项目,发放临时救助金,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

  四、实现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这一目标,坚持“三不脱”(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原则。结合薄弱村居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103个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汇聚各方帮扶力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吃不好、穿不暖、住不好、没人管”的困境。以《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台账》和《贫困户扶贫脱贫工作台账》为基础,强化精准对接精准帮扶,严格按帮扶措施、时间节点逐项跟进落实,确保9月底前全部完成省定标准巩固提升和市定标准脱贫解困任务。对贫困识别退出、政策承接落实、项目建设推进、脱贫成效等事项进行不定期督查和巡查,建立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问责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在上半年已开展6轮督查的基础上,下半年将工作重点由督查改为巡查,针对工作较差的县区和乡镇、市成员单位开展2次巡查,进一步压实责任。(东营市扶贫办)

  滨州市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

  五项举措抓好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的动员令和路线图。滨州市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2017年实现现有标准下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目标,牢牢把握“精准”这一主线,五项举措精准发力,确保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以决战态势抓工作推进。6月14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滨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对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高位推进;细化年度目标任务,与县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坚持问题导向,高密度组织督导巡查,对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回头看”,涉农资金整合、专项资金、产业项目建设、人口精准退出等各项督导密集展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建立督导考核排名制度,对检查考核结果按每季度排名、名次不并列的要求在全市通报,通过真督、实查、严考倒逼责任落实。

  二、以“绣花”功夫抓精准管理。一是贫困对象管理精准。运用市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作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构成、致贫原因、收入变化证明材料、识别退出程序等详细信息影像资料反复对比、动态分析,对不精准、不真实识别退出行为及时预警,反馈整改。二是项目建设管理精准。对两年以来的1356个扶贫项目设立时间轴,适时调度监控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拨付使用、建设进度、资产运营、项目效益、贫困人口受益分配等情况,实行建前、建中、建后全过程监控。三是资金使用管理精准。制定《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的意见》,对每个村级项目对应的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动态调审每一项目票据支出,并聘用第三方审计机构全程参与审计,确保每笔资金真实、严格、公正。四是帮扶责任管理精准。建立“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社工组织、爱心管家监管平台,对工作开展、实施帮扶的动态情况适时监督,真正实现对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即时督战”。

  三、以稳定高效抓产业项目。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把产业扶贫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大格局,以贫困群众的带动能力和组织化程序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稳定增收。一是做好特色文章。通过良种换代、设施种养、旅游采摘、保鲜储存、电商销售等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种养效益。建设了180个冬枣、鸭梨、食用菌、蔬菜、中草药种植项目和101个牛、羊、鸡、淡水虾养殖项目。二是实施园区带动。扶持益农生态科技农业园区、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鑫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超过万亩的农业园区21个,流转土地53万亩,实现贫困户增收500元以上。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扶持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120个,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四是开展企业扶贫行动。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安置劳动力就业、建设扶贫车间、设立产品代加工点、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五是推进节水灌溉。在596个贫困村投资3.1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1.3万亩,为贫困村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贫困人口通过手机按键就能实现免费灌溉,从根本上解决失能贫困人口灌溉难的问题。

  四、以严细措施抓对症施策。一是抓项目收益落实到人。准确把握贫困群体构成特征,对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帮扶,特别是在项目收益上,按贫困程度实行差异化分配;对未脱贫的1.8万人,加大帮扶力度,2017年专项扶贫资金重点倾斜,确保年内全部脱贫退出。二是抓保障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全”(有劳动能力全就业、无劳动能力全兜底、创业项目全支持、子女教育培训全保障、大病医药费用全救助)精准扶贫硬措施,制定《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三个暂行管理办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贫困户危房改造暂行办法、贫困户学生资助暂行办法),进一步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网。目前,已按照“两线合一”的要求,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4200元/年,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按每人135元的标准,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完成501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对9460名各学段贫困学生实施救助。三是抓特困群体因人定制。为解决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实现“八个有”,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针对老弱病残特困群体,开展“精准扶贫+社工服务+爱心管家”模式的社会扶贫行动,在所有贫困村和“第一书记”帮包村设立600名爱心管家,对其进行重点管护、重点帮扶。

  五、以持续理念抓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市定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发生和返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家庭发生重大意外变故、重大疾病的,随发生、随识别、随纳入市级平台管理。目前,各县区正在按照新的标准,组织扶贫、民政部门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惠民县、邹平县、北海新区三个县区已新识别贫困群众301人。二是建立扶贫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项目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同时,推行公司化统一维护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方式,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三是建立扶贫资金循环使用长效机制。制定《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建立扶贫资金专账的通知》,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专账制核算”制度,确保各级扶贫资金的使用安全、高效运转。设立滨州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在支持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收益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真正实现扶贫资金的循环使用、保值增值。目前,已整合资金5000万元,力争3年内总规模达到3亿元以上。(滨州市扶贫办)

  省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传达学习省党代会精神

  6月20日,省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教育脱贫攻坚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传达学习了刘家义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的动员令和路线图,对于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推动脱贫攻坚走在前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强调,要把贯彻落实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精神与做好当前教育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扎实工作,推动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要增强看齐意识主动攻坚。进一步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组(党委)教育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加紧工作进度,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二是要坚持鲜明导向精准攻坚。聚焦重点区域,把356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含2017年新确定的1649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纳入教育扶贫工作范围,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集中力量帮扶,确保帮扶政策全面覆盖到“贫困村”,落实到“薄弱校”。聚焦“重点群体”,切实将各项涉及人的免费资助和招生倾斜等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聚焦精准施策,指导各市、各高校按照方案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将教育扶贫工作任务在各地、各校落细落实。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攻坚。强化督查考核,通过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各市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解决。健全长效机制,对已经脱贫销号的贫困户,脱贫攻坚期内继续给予帮扶,把已有的教育扶贫成果稳定住、巩固好、发展好。强化舆论宣传,加大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成效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教育厅)

编辑: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