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客户端下载

山东扶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26期(总第263期)

来源: 宣传信息组 2017-11-17 09:28

  【经验交流】

  滨州市积极探索老弱病残贫困群体长效帮扶救助机制

  莱芜市重点推进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

  茌平县抓党建强根基助脱贫

 

  【工作简讯】

  济阳县积极推进“N+扶贫”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烟台市建立“扶贫产品网上展示厅”

  日照市举办首届“第一书记”代言“俺村好产品”展销会

 

  【经验交流】
  滨州市积极探索

  老弱病残贫困群体长效帮扶救助机制  

  滨州市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居多现状,牢牢抓住该群体“有房住”“有钱花”“能看病”等关键问题,统筹资源,多措并举,对症施策,积极探索“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的长效机制。

  一、统筹社会资源,努力让老弱病残“集中供养”有房住。一是以地养老集中供养模式。引导激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把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工农融合发展、企业参与周边村合村并居、流转土地的方式,政府主导旧村拆迁“腾出土地”办产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出资建社区,社区内建设养老设施。博兴县京博控股集团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流转土地3万余亩成立博华现代农业公司带动周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参与合村并居,投资7.74亿元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已建成居民楼104栋、已入住周边11个村8500余人(包括一个省定贫困村640人)。其中,投资1.35亿元建设老年公寓9栋, 2000个床位,各类生活设施一应俱全,70岁以上老人实行统一供养,免收各项费用,每人每年领取2600元左右土地流转费的同时,每月还领取100元“孝工资”。二是农村幸福院模式。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按照市县财政每村财政补助21万元,在重点贫困村建设幸福院100处,探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互助式养老模式。目前,全市建制村和农村社区建设312处幸福院,床位7990个,7000多农村老人实现互助,1000多老人长住,其中安置贫困户老人120人。三是危房改造邻里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第三方对全市所有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住建部门鉴定确认5799户为C、D级危房,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86%。在去年危房改造4000户的基础上,按每户最高补助5万元的标准筹集资金,帮助5765户居住危房的困难群众解决了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二、发展产业扶贫,努力让老弱病残“项目收益”有钱花。把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载体,注重项目效益、狠抓项目收益,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置办持续受益的“家产”。一是把项目收益向老年贫困户倾斜。2015年以来,实施了1161个产业扶贫项目,研究制定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所有权、管理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模式。根据贫困程度差异化分配项目,确保优先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初步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扶贫产业项目收益4838.9万元,分配贫困群众2452.9万元,覆盖了45915名贫困群众。其中,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收益分配全覆盖。二是把光伏扶贫产业向老年人倾斜。为解决老弱残疾“无收入来源”的问题,把“晒着太阳挣钱”的光伏项目重点向老年贫困户倾斜,探索了政府担保贴息、收益分成还贷、放宽贷款期限的“光伏农户贷”模式,重点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置办增加收入的“家业”。有2326个贫困户已安装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预计年收益694.5万元。三是扶贫特困救助基金重点向老年人倾斜。为解决部分“插花村”无项目收益问题,设立了滨州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委托有实力的国有经营单位管理,基金收益作为特困救助基金,重点用于老弱病残特困人口,在确保扶贫资金保值增值、循环使用的同时,为特困群体再增设一道稳定收入保障线。今年整合5000万元,已收益300万元作为特困人口项目救助资金全部拨付贫困户个人账户。

  三、加强健康扶贫,努力让老弱病残医疗救助有保障。针对农村老年贫困群体长期受长期病、慢性病的困扰 “难题”,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一是创新医疗便民服务模式。在对患病贫困人口实行“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便民惠民门诊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贫困患者免除200元起付线,实现了乡镇住院全报销。滨城区市立医院等四家医院对贫困患者除享受政策报销外减免部分自付费用。二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在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医保政策基础上,财政列支1140多万元、按每人135元的标准,为贫困人口购买了医疗商业补充保险,6000元以下按25%报销,超出6000元的全额报销,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目前,已有488名贫困户大病重病医疗费用进入了报销程序,报销金额320余万元。三是探索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救助。针对农村老年贫困群体的特殊帮扶需求,聚焦特困家庭、残疾儿童、精神病患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了“聚焦精准扶贫、社工在行动”“筑梦天翼护航残儿”“呵护心灵与爱同行”社工扶贫项目,对3000个特殊贫困家庭精准帮扶。(滨州市扶贫办)

 

  莱芜市重点推进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  

  近日,莱芜市出台《莱芜市推进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工作方案》,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偏远贫困山区和贫困群众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创新思路,明确偏远山区扶贫开发的任务和目标。按照优美道路连线、美丽乡村连片和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脱贫的“双连双带”思路,利用五年时间,对偏远山区村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协同推进区域解困和个体脱贫,力争所有偏远山区村均达到地成、水成、路成、林成“四成”要求和特色产业发展好、基础配套条件好、公共服务保障好、生态宜居环境好、和谐文明管理好“五好”标准,实现民富、村强、镇壮“三赢”目标。一是政策扶持,适度倾斜。推动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由“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将各类资源要素向偏远山区和贫困群众适度倾斜,努力让政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寸土地、惠及到每一个群体,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不让一个村掉队、不让一个人落伍。二是整合资源,集中打造。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平台、共同打造,各记其功、成果共享”,组织引导各级各部门单位按照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将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等向偏远山区优先集中投放,为偏远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压茬推进,连片开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统筹考虑偏远山区的资源禀赋、工作基础、发展潜力、资金额度等因素,明确时序、压茬推进,集中发力、连片开发,确保抓一个成一个、干一片成一片。四是多方参与,落实责任。成立市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构建市扶贫办牵头抓总、成员单位支持推进、相关区镇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积极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紧紧依靠村级组织和基层群众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压茬推进,实现偏远山区扶贫开发项目尽快落地。从2018年开始,每年集中开发70个左右的村。一是编制项目整体规划。对扶贫开发的目标要求、开发范围、重点任务、开发方式、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明确“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二是实施村庄整治提升。立足山区山、河、泉、石、林、田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片区为单位,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危房改造、“空心村”改造等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一批乡愁味道浓、吸引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美丽宜居村庄。三是开展土地综合开发。大力推进以山、水、林、田、路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土地综合开发,整治打造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地力肥沃的高标准旱涝保收田,为农业“新六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从地理特点出发,在整山脉、整沟峪、整河流上下游等空间相近、山水相连的区域内,连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形成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提升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三、强化责任,做好偏远山区扶贫开发的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作为市级重大发展战略,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扶贫综合开发重大政策,分析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各区、镇(街)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各自承担的综合开发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整合资金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高标准农田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连片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等政策资金,集中用于偏远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压实各部门单位对上争取任务,把更多改革试点、政策、项目、资金优先放在偏远山区。三是强化督查考核。适时开展调度督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督促工作加快推进,年底对有关区、镇(街)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争取项目的重要依据,让干得快、干得好的早得扶持、多得扶持,发展得更快更好。(莱芜市扶贫办)

 

  茌平县抓党建强根基助脱贫  

  茌平县坚持用抓好党建保障扶贫,通过选优配强班子、发挥党员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有效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相融并进,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选优配强班子,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以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通过人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带动能力。全县732个村每村至少选取1名致富带头人,2名后备干部;在回村创业人员中,通过组织程序推选2人当选村支部书记;2016年充实8名选调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以“支部+”为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新方法、新途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着力打造“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公司”、“支部+电商”的党建助推扶贫新模式,使党支部真正成为贯彻党的富民政策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

  二、发挥党员引领,加快精准扶贫步伐。一是实施先锋引领行动。通过主动联系正在创业和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党员,向他们提供创业项目,安排农商行、农行等金融部门与农村党员实行对接,争取创业资金贷款,帮助创业企业做活做大做强;主动联系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人与创业党员结对帮扶,传授创业成功经验,带动更多农村党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二是抓好内部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党员的培训、教育,通过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全县732名农村支部书记进行轮训;举办村两委成员培训班,培训村两委干部850名;举办农村普通党员培训班,培训党员260余名。三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组织村支部委员和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普通党员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实施一对一帮扶和更加精准的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三、强化组织保障,增强干事创业信心。从县直部门选派36名“第一书记”到省定贫困村和几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进行帮扶,引导村班子成员提升素质能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着重从提高党员待遇和充实外部力量两个方面,来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2016年支部书记工资平均达到21876元,每年评选130名张国忠式村支部书记和先进村支部书记,奖金封顶7200元,评选出60名村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人员经济待遇。并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参政议政,通过组织程序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茌平县扶贫办)

 

  【工作简讯】  

  济阳县积极推进“N+扶贫”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探索打造“9+2”产业扶贫模式,“9”即在9个镇街各新建1个镇级扶贫产业项目;“2”即在每个贫困村各建1个特色产业项目和1个光伏发电项目。加大社会行业扶贫力度。在全省率先设立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县级办事处,募集扶贫资金750余万元;出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规划方案》,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4亿元。全面实施孝善扶贫。实行县、镇、村三级统筹,其中县级统筹100万元,建立村级孝善养老基金奖励制度。推进金融扶贫。创新金融扶贫形式和产品,累计发放扶贫农户贷8万元,富民生产贷近1000万元。推进就业扶贫。提供公益岗位1500余个,实际就业400余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近3000元。(济南市扶贫办)

  烟台市建立“扶贫产品网上展示厅”。为解决多数扶贫产业项目地处偏僻农村,产品销售区域限制大,缺乏销售渠道等问题,烟台市发挥“互联网+”优势,依托市扶贫办官网建立“扶贫产品网上展示厅”,对扶贫项目产品实行互联网营销。展示厅项目经过市、县、乡各级扶贫干部精挑细选,包含乡村采摘生态旅游、畜禽养殖、海产品加工等项目,实现扶贫产品、扶贫项目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变“被动等市场”为“主动打市场”。(烟台市扶贫办)

  日照市举办首届“第一书记”代言“俺村好产品”展销会。11月4日—5日,展销会暨包联成果展在日照市会展中心举办,217名“第一书记”现身推介包联村特色农副产品,五莲大樱桃、南涧小米、九仙山板栗、白湖鲜姜、杜家沟芋头、库山蒲公英茶、果庄富硒梨等百余种地方特产集中亮相,受到广大市民一致青睐并争相购买。两天时间内,参展销农副产品全部售罄,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展会期间,日百集团与“第一书记”代表签订农商对接协议,“第一书记”农特产正式以品牌形式入驻大型连锁超市。(日照市扶贫办)

编辑:刘栋